现在我总结一下我与先生就氧气实际液化功与先生的讨论过程。有好事者在中国空分网上传了厦大新单塔流程的论证报告,先生研究了几天后提出了七个问题与我讨论,其它都是一些小问题,有的当时没有解决而现在已经解决的问题,有些属于应该在设计阶段详细讨论解决的问题。只有第一个问题即氧气实际液化功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于颠覆性的问题。
+ t) J4 |/ L1 S 先生同意液氧的能耗等于气氧的能耗加上气氧实际液化功。但认为气氧实际液化功不是论证报告中的1,3Kwh而是0,5Kwh。
4 t3 T) b1 [8 _+ a* R 我回复先生论证报告中的数据引自(制氧技术)书中的表述是氧气实际液化功是1,22-1,47Kwh。这一点已经得到先生的确认。) k8 v9 M: `8 @
先生对氧气实际液化功0,5Kwh做了进一岁说明,液氧有效能0,25Kwh,气氧实际液化效率50%!我回复先生(制氧技术)中的数据虽然可能滞后,但不可能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希望先生对液氧有效能及液化实际效率的数据复查一下,最好做一下实际计算,也许先生是自信也许是不屑,先生肯定没有进行计算。反而给我推送了几篇论文以证明液化实际效率50%是可靠的。
- G& ~/ X# h' F' ?! _& {: C5 O$ r' i 我认真看了论文,直接指出论文在计算实际液化有效能效率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并请先生指教。先生不予答复,又给我推送了宝钢液化站的技术数据。8 q: p% {9 j- Y9 z& ?
我看了,不是很明白,要求先生明确宝钢液化站气氧原料气的温度压力。先生回复是30αtm。
7 g- k/ v8 J+ q- ~; ~- I) U 我估算了30αtm氧气的压力能大约是0,125Kwh(先生的数据是0,1Kwh),当然就知道宝钢液化站的实际液化效率是30%!但是在输入时由于老眼昏花弄成了1,25Kwh,结杲引来先生好一通改论。这恐怕不是讨论问题的友善态度,先生应该展现顶尖深冷空分专家的应有风度。并兑现之前的承诺。而不是东拉西扯硬拗最后感谢先生的较真精神,让我一日千里地进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