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气体行业人才招聘会》时间:2025年6月18-20日 地点:杭州大会展中心 报名:15853394496 联系人:李先生
  • 0

[空分工艺] 外行学空分(245)一一膨胀制冷分系统的有效能效率

至于讲到尤氏流程,液化效率19%,先生讲的是厦大的论证报告吧,首先我必须指出,不存在什么流程液化效率,任何液化都必须在工艺方案,设备性能参数及工程条件下确定,同一个流程液化效率可以巨大的差距。
2022-12-7 07:44:31 来自手机
回复 0
你低温膨胀机膨胀后空气是进上塔的,上塔压力1.35bar,所以膨胀机后压力也是1.35bar,1.2bar是进不了上塔的。
- U! t+ o3 |% t8 u8 O) j: K
! J" C2 ^$ e7 l上塔压力确定,要求出主换热器氮气压力不低于1.1bar,主换热器和过冷器阻力按0.2bar算,那么上塔顶部压力1.3bar,上塔填料阻力0.05bar,上塔底部压力就是1.35bar。膨胀空气进上塔中部,一般也按1.35bar算。+ X/ M# y( f  P# t
4 O) p, R8 h5 ]4 v
即使液化装置中的返流低压氮气,也要求返流气压力不低于1.1bar,所以膨胀机后氮气压力最低只有1.3bar左右,不能1.2bar2 Z. R# ^7 G3 K+ O) w( V

7 N8 ?  {, }7 ?  |: X膨胀机等熵效率计算公式η=(h-h1)/(h-h0),式中h是膨胀前气体焓值,h0是等熵膨胀后气体理想焓值,h1是膨胀后气体实际焓值。这个显然不是冷能效率。
0 K* H2 c' Q2 V9 s2 t1 E6 S3 a( m* F$ w# B
比如理想气体在指定压力和150K膨胀到一定压力,当等熵效率100%时,温降50K,膨胀后气体温度100K;当等熵效率50%时,膨胀后气体温度125K,焓降或制冷量减少50%,但是冷能减少超过50%。因为同样多的冷量,在100~125K区间的冷能,显然要多于在125~150K之间的冷能,具体计算要用到积分。
# u7 b- H# l" v" M! S3 H5 m
$ m7 W5 C, g- F, n5 T; a% o$ u
2022-12-7 08:09:31
回复 1 0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2-12-7 10:41 编辑 ' t* x8 H: s8 d& L' b6 e7 c

0 c5 b1 w" U: S; y) W) Y尤总外行学空分10几年了,不会到现在连最基本的膨胀机等熵效率还不会算吧?' {$ ]% ~" w% k$ L  b6 E, Z

& R3 H- Y- v2 F" y《新编制氧工问答》第62页有膨胀机效率计算公式,尤总有这本书的话,可以看一下。* Q  p  c+ }6 X% A" N' I
8 c+ G0 P$ H% g% z( q
深冷气体压缩不是越来越多,仍然是特殊情形下使用,一般情况下使用深冷气体压缩并不好,在能耗上是不利的。
2022-12-7 08:36:18
回复 0
  关于最大最大做功系数(制冷系数),请先生认真看一下帖子的内容,帖子里对最大做功系数b值有明确的说明,是膨胀机输出功和膨胀进口压力能的比值!先生所讲制冷系数是膨胀机输入功和空压机压缩功耗的比值!两者之间差距是空压机的等温效率,先生计算的0.21不就是帖子里的0.3吗?有什么问题吗?
2022-12-7 16:54:07 来自手机
回复 0
关于正返流阻力损失对膨胀机效率的影响,返流阻力损失是大头是正确的,但是先生在计算阻力损失时,却根本不考虑正流阻力,同时把返流阻力当做正流阻力来计算,先生是否检查一下。
2022-12-7 17:06:35 来自手机
回复 0
再讲一下正返流阻力损失对膨胀机效率的影响,首先双塔流程标准工艺方案,低温膨胀机的终未压力无论是1.30bar还是1.35bar,正返流阻力损失对膨胀制冷效率的影响都在10%一20%之间。至于是1.3bar还是1.35bar,其中是否包括膨胀机扩大管阻力损失且不必争论。
2022-12-7 17:23:00 来自手机
回复 0
  先生讨论问题,一是喜欢东拉西扯,二是用词尖刻,先生岁数应该不小了,平时也这样子吗?!关于膨胀制冷效率计算公式a(1-b)c/1-abc,其中1是空压机压缩功耗,a是空压机及涡轮增压机的等温效率,b是膨胀机绝热效率100%时,膨胀机输出功和膨胀工质压力能的比值,帖子里称为最大做功系数或最大制冷系数。c是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在膨胀机绝热效率100%时,膨胀机膨胀工质压力能全部转化为输出功和冷能。空压机功耗为1,则膨胀工质压力能为a,输出功是ab,得到的冷能是a(1-b)!当膨胀机绝热效率为c时,膨胀机输出功是abc,生成的冷能是a(1-b)c,膨胀制冷效率a(1-b)c/1-abc,有问题吗?!
2022-12-7 17:50:21 来自手机
回复 0
我说你可能不会算膨胀机等熵效率,你并没有能证明你会。膨胀机效率一般指等熵效率,即实际焓降与理想焓降之比,也有人说绝热效率,但定义一样,尤总所谓的“绝热效率”如果另有所指,那就应该说明。2 T! r& p, Y7 o4 x" q

2 L( T6 N. u, [+ _膨胀机产生的冷能与膨胀机的等熵效率之间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你只要会膨胀机等熵效率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比如,机前压力5大气压,机后1大气压,机前温度150K,等熵效率90%时,产生的冷能只有效率100%时的86.3%,等熵效率80%时冷能只有效率100%时的73.6%,都不相等。
$ B  b, e: j1 |! b  i
+ ?+ m1 S4 o5 v# D- {6 B我说的北普液化装置,592kPa正是返流氮气压力,正流是5012kPa(占三分之二)和2502kPa(占三分之一),正流阻力损失要小得多,我计算返流损失占氮压机功率1.2%,正返流阻力损失之和占2%算少么?5 q: V: s6 _! _( q$ N: W
6 R# x; e9 y, u4 z
民科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都一样。
2022-12-7 21:03:12
回复 0
民科并非一无是处,民科的特点是学习少思考多,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想法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虽然民科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但这并不表明民科论证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错了,有时民科的思想也有可取之处,至少可以娱乐一下。纠正民科错误,有时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民科始终是申请专利的主要群体,当初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就少不了跟民科打交道,这或许还锻炼了爱因斯坦的思维,最终促成了相对论思想的形成。
5 K# ]  W* {2 \0 Q5 E) N$ E/ ^% e  w% I% J2 l2 H- R, d* O  q
尤总估计液化装置效率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当然问题也不少,需要修正。一是分子分母中的膨胀机效率不是同一个百分数值,尤总分子上的膨胀机效率如果是有效能效率的话,那就不能直接用到分母上;如果膨胀机效率指一般意义上的等熵效率,那就不能直接用到分子上,因为这两个百分数值并不相等。二是分母上不能再有增压侧等温效率,这个上面说过了。三是实际气体还有节流效应制冷量,这个也会产生冷能,当然也有温差损失和冷损,这几个都要考虑到。在中压液化流程中,气体节流效应制冷量占比还可以,不能忽略。我认为节流效应制冷量很可能抵消冷损和温差损失后还有富余,这个我还没有具体计算过。
2022-12-8 08:12:22
回复 0
讨论氮气液化装置,应该以中压液化流程为基础,这个才是主流,单独运行的低压液化流程几乎没有,低压液化流程的效率确实很低。
2022-12-8 08:28:54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空分之家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5 Discuz! X3.5    鲁ICP备100168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