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最美空分摄影大赛》作品投递报名进行中! 报名联系:19163437601 (微信同号)
  • 0

[空分工艺] 外行学空分(168)一一厦大的论证报告

   先生抱怨进行氧气液化过程的模拟计算很困难,这个态度就很诚恳了!其实这种也只是对我们这些没有掌握建模技术的人而言是正确的。而对于厦大教授及其学生或者任何一个化工制冷专业的新毕业生来说都不存在任何困难!0 z! g) S3 a, d6 l8 v7 j: ?
   (制氧技术)中指出氧气实际液化功为1,22-1,47KWh每标准立方米液氧,同时又指出采用双膨胀制冷流程时,氧气液化单耗可以达到0,647(这个和全液体空分目前的实际数据还要先进!)所以先生认为(制氧技术)仅仅是一本教学笔记资料汇编不足为凭已经落后五十年了!
: r7 n& \9 M  ~9 k& V& T  其实以上的两个数据看似互相打脸,都是基本上正确的不存在大问题,只不过气氧实际液化功是按照中允工程条件下模拟计算出的结果,而另一个数据则是先进工程条件下核算的结果,不能要求完全一致,但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确实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 d7 ^5 Z9 L. `3 \
   这两个数据的差距可能以下的三个原因,一是中允机械性能参数和先进机械性能参数造成的差距。二是空分装置和液化装置的联合红利(现在空分装置核算联合红利完全归于液体产品,虽然不合理但是事实可以接受。)的分配。三是核算的误差!' A  K! \, J7 }& r! N& c- z5 [
   以上的三个原因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原因可以通过将中允机械性能参数调整至先进机械性能参数同时将散冷损失正返流阻力损失及热端温差损失设定为零而消除,这样计算出的气氧实际液化功为0,8-1,0KWh每标准立方米液氧!但仍然有0,15-0,35KWh每标准立方液氧的差距无法消除。这个就是核算不合理造成的误差。帖子里已经说明了这种误差是如何形成的先生可以看一下,欢迎指正!
2021-10-12 08:09:50 来自手机
回复 0
     现在讨论一下宝钢液化装置的问题,正如全液体空分装置一样宝钢液化装置是不多见的气氧实际液化过程的案例。分析其实际运行数据对于掌握气体实际液化效率很有意义。但正如先生所言,仅仅只是一篇网上下载的文章无法完全掌握其所有情况。但还是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请先生指教!
7 P( _1 G! ~7 ^. Z* G2 q0 M2 o     钢铁厂的氧气用量波动很大,建立一个压力氧气液化装置同时配套液氧气化装置可以有很好的效益,如果可以同时付产一些液氮当然就更好了!
( `& D) m% g& C0 f  i9 m   这套装置的原料来自压力氧气管网和压力氮气管网,其压力分别为25qtm和6atm!其数量分别为8800立方米和6000立方米另有氮气循环压缩机及涡轮增压机!压力氧气和压力氮气经与返流的常压氮气换热并液化,压力氧气液化后减压有部分气化,但与液氮换热后再次全部液化引出!压力氮气液化后减压也有部分气化,如果装置的液氧产量是8800立方米液氧,则经与液氧(有部分气氧)换热及5膨胀氮气(过热)混合后完全气化并作为返流气的一部分与压力氧气压力氮气换热!如果液氧引出量小于8800立方米液氧,则可以引出部分液氮产品,但其最大量只能达到6000立方米液氮!
' {, W! \3 _7 G    先生计算出的气氧实际液化效率为37,7%!但计算出的气氮液化实际有效能效率为49%,是如何来的,请先生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装置中应该是没有配置所谓原料氮气压缩机的,另外先计算气氮实际有效能效率时氮气循环压缩机和计算气氧实际液化效率时的功率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
2021-10-12 08:42:15 来自手机
回复 0
建模中的参数选取对结果影响很大,像厦大模拟空分双塔流程,下塔取12块塔板,与实际38块相差太多,并不能说明什么。现成的设计参数更能说明问题。0 H( A) A$ B3 T% Y+ b6 @+ S: D7 ~" w

6 ^* H$ V% E  A9 v3 K. N尤总的新单塔,空压机、循环氮压机和膨胀机效率选取都相当高,都是先进的“进口设备”,按理说单耗也应该跟进口空分比较。但尤总的新单塔液氧单耗1.6~1.7kWh(含分离功耗),还是50年前国产设备的档次,比目前的国产设备还差很多。0 Y/ S/ K9 P" z9 s
, c& P& ~( r. f3 i0 U
国产空分比进口空分差,主要是各单机和各单体设备配置比进口的差,而不是工艺流程比别人差。流程很好学习模仿,但机器效率设备性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T5 `7 T, F2 e0 h' V  K4 L. C* @# U) _% G0 v, J- k% _
尤总说的那家全液体老板将液氩按10倍折算液氧是扯淡,哪有10倍的?一般是2~3倍,甚至就以1:1折算。液氩价格一般比液氧或液氮高一点,但相差不太多,基本上是2倍左右,我是按2.1倍液氮重量折算的,这个应该差不多。我比较内压缩流程与尤总新单塔能耗时,液氩还是按1:1折算液氧的,单耗仍然比尤总新单塔低20%
2021-10-12 12:23:04
回复 0
  某老板所言液氩按照气氧(注意是气氧不是液氧)的十倍扣除当然是扯淡,但是先生所言按照液氧1,1倍扣除则更是扯淡!所谓的扯淡,本质上说就是无依据地操作,现在的空分装置的能耗核算难道不是这种情况吗?
5 ^+ x% @2 S2 a9 _, x   厦大论证报告中空压机氮压机涡轮增压机均按照绝热效率85%设定,空压机氮压机的等温效率其实就是70%,先生认为涡轮增压机效率设定太高我表示接受,先生认为氮压机效率应该比空压机低3%,我也表示可以接受!但现在竟然认为空压机绝热效率85%(等温效率70%)也太高了,只有进口设备才能达到,先生是不是信口开河了?
, e9 y" U& |7 E& I+ V7 A   另外宝钢液化站气氮液化效率计算过程还请先生指教!这是先生坚持气体液化实际效率50%的最重要的依据,另一个就是所谓的林德公司科技报告!
) ]0 {* ?3 B5 x  B    讨论到现在先生应该展现起码的风度了!继续东拉西扯意义已经不大了!还望先生思考一下!
2021-10-13 08:09:20 来自手机
回复 0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1-10-13 08:35 编辑
2 ^1 a" \- e. @! U
, l& h4 b* F; S5 J" {) X4 U按厦大报告中最好的方案4为例,液氧产量2115.46Nm3/h,分离单耗0.149kWh/Nm3,液化单耗1.3kWh/Nm3,则液氧产品的能耗分摊是:
1 J& M2 p- ?% D' [( d* T4 J, L2115.46*(0.149+1.3)=3065.3kW  x# q( U. b) T8 n
. d" n, n/ |$ L2 g
氧气产量7884.8Nm3/h,单耗0.149kWh/Nm3,则氧气产品的能耗分摊是:8 ^4 S( w1 f+ g( f3 D: B
7884.8*0.149=1174.8kW$ b; ^# Q1 g" L; S6 d

" m* Y* c+ k. |氧气和液氧相比,液氧产品才是大头,当然应该首先比较液氧产品的单耗。
厦大报告方案4.jpg
2021-10-13 08:14:30
回复 0
加上500kPa原料氮气的压缩功耗# I% ?2 N/ z8 v* t' }0 f: `( |% Q2 z
宝钢2#液化产量能耗.jpg
2021-10-13 08:38:45
回复 0
厦大报告中最好的方案4,空压机等温效率73%,氮压机等温效率75%,膨胀机等熵效率87%,还不是进口设备?目前的国产设备中,最好的膨胀机效率差不多能接近87%,但空压机和氮压机效率离73%~75%的差距还较大。' J, q1 n8 U9 m, D
机器效率.jpg
2021-10-13 08:47:28
回复 0
液氩和液氧价格是变动的,按价格的话,确实没有固定的折算比例。但平均来说,按重量计价的液氩价格差不多是液氧或液氮的2倍。所以,按Nm3折算的话,液氩折算成液氧或液氮以2~3倍的比例是基本合适的。销售液体产品一般是按重量计价,按重计价的话,2倍左右。
* h* q) J4 B! J, S1 `' P/ D3 C  U6 m9 ~
* u! ^8 h& U" I& b# o6 h% y全液化老板的10倍气氧也偏大了,他是全液体,或许不生产氧气,他还折算成氧气,是多此一举了。
2021-10-13 08:58:13
回复 0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1-10-15 08:42 编辑 , T8 l! z2 l0 p; ^9 z: K9 h- k

5 Q4 J, {$ M$ r- ]/ i3 G尤总所谓“风度”,是不是要像西安交大的教授一样?尤总空分之旅拜访西安交大,教授客套几句,鼓励一下,把人打发走,这才是“风度”?我也可以不再回帖。7 _5 {- w8 l2 u( B& q7 a% t3 Q
3 t) X: k: w+ n5 W2 N
如果是我几次拜访西安交大,我希望得到的是教授对厦大报告的态度,同意或不同意,希望得到教授的指点,而不是为了几句客套话。也许尤总从教授那里得到了自信,但是从我这里收获了空分知识,自信与知识哪个重要?这就只能见仁见智了。说句大话,如果尤总跳海前遇到我,或许就不会跳了,或许尤总仍然是国企高管,当然是更大的官了。感觉这事有点像贾瑞的风月宝鉴了……但我完全没有批评教授的意思,也许教授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2021-10-13 12:04:49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空分之家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5 Discuz! X3.5    鲁ICP备100168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