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塔是提高空分精馏整体效率的,利用空气饱和温度与氮气饱和温度之差,对空气进行初步精馏,从而减轻上塔的精馏负担。正如口腔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你将食物不经口腔直接送到胃里,以为高效,大谬也!
) h6 h& B4 c0 x s% x" k% `2 h2 E4 ~+ Y [. O, w h
包括尤总的新单塔在内,我至少见过三种所谓的“超低压空分流程”。2012年《低温与特气》有某专业空分设计院的一篇“超低压空分流程的可行性分析”,文章中就是以氮气作热泵循环介质,这点与尤总相同,但还是有2个塔。文章声称“节能10%”、“投资略低”,有这样的好事,快10年了,那家空分厂还没有造出设备来,靠谱吗?
- k/ H9 u9 r2 y5 O# i* w; u2 R3 @& P$ ?! m1 H1 A1 [5 S3 p
他的文章中没有说明氧纯度多少,但我根据循环氮气量估算,氧纯度只能有90%左右,与99.7%氧纯度比较能耗,能说明什么?而且他的能耗和设备投资比较等也有问题。
0 m3 a4 {9 o( Y ~
! s" }, H2 k7 P( f0 F" Y另一专业空分厂有人申请了“超低压空分流程”的专利,是用空气与上塔底氧气换热,上塔中部加冷凝蒸发器,所以空压机出口压力下降。但我看他的氧纯度,估计只有80%左右,比99.7%氧气节能,有什么奇怪的?
. a" |, ]7 l6 t$ J6 J- \3 {" `
% ~) a* n2 c, U' W我见过的几个更改空分流程节能的方案,实际都是通过降低氧纯度达到节能目的,不过文章中一般都回避了氧纯度问题,不知是要忽悠那些对空分了解不多的人,还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f* Y0 Q7 J) ?5 i8 o
1 ?, J0 u$ t5 u/ `6 M- W( f川空和开空都开发了95%低纯度氧气的专用空分设备,部分空气只压缩到较低压力,有3个精馏塔,上塔、下塔和辅助下塔,这种流程与99.7%氧纯度的常规双塔流程相比,节能10%,但是设备投资更大,操作控制更复杂。可参考有关文献。
, q5 ` b+ {' M) C( s6 `: J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