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从事某方面工作,首先要对这方面现状有所了解,厦大报告弄出个下塔理论塔板数12块,还弄出个氧气液化单耗1.3kWh/Nm3,显然是对空分现状一无所知。
$ P) X% A" n4 H, S, Q6 @9 X' ?+ o# d
我们20年前上了一套川空生产的氮液化装置,目前仍在运行,这套氮液化装置的所有主要设备包括两台膨胀机、换热器等都是川空制造,这套液化装置单独运行,没有和任何一套空分联合。液化装置的循环氮气取自2.0MPa中压氮气管网,流量25000Nm3/h,返流低压氮气压力15kPa,液氮产量4800Nm3/h
" a' |* O, W4 j+ d) I4 l% S# a$ d+ \
6 p5 R7 M) w- C7 N3 R如果氮压机效率70%,那么2.0MPa、25000Nm3/h的压缩功耗是:& V# e5 ^ \; l0 V
25000*101.3*300/273.15*ln(2.1/0.115)/3600/70%=3206kW
' C" Q' c- S, b/ l8 e: b. @
" \' C, c$ Q: E7 G氮气最小液化功0.27kWh/Nm3,则液化效率是: |) c/ n a( U
4800*0.27/3206=40.4%) r, t6 o4 w: M
3 Q" x0 K2 e: W7 k国产液化装置的流程效率都能达到40%,进口45%正常,但如果想要50%,可能对氮压机效率和膨胀机效率还有更高一点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