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者实之宾也,我说的有效能效率就是你说的投入产出率,这个无关紧要,尤总尤彪名虽不同,实际是同一个人。
' V$ }/ x: J" t& A
, f% Q1 g- l: r9 M, w关于深冷绝热压缩的有效能效率,肯定与压比有关,压比越小,效率越低,应该是尤总贵人多忘事了。你说的深冷等温压缩效率计算是对的,100*300/100-100*(300/100-1)=100。
: \( Q$ S* D/ O& v o0 N
; M: K# D. D1 `4 l' ]$ R3 ^# I9 }! F内压缩本身并不节能,但是也有几点好处:
* J$ ^" ~$ ^0 L% B6 S( }1、 回流液空多液氮少,正好与氩氧分离需要回流液多而氮氧分离需要回流液少相适应,精馏塔各段回流液分布更趋合理;% k# W& g1 @7 a
2、 氧压机价格很贵,安全性差;
2 D* O1 U( S$ G, W) v. @: K3、 以空气压缩代替氧气压缩,空气增压机效率比氧压机高;
' \5 C! }8 n/ D- K- e+ J4、 主冷安全性好;
, @2 Y) ]9 b7 t8 m1 I1 X/ y" w, |5、 空分要生产大量液体产品时,主换热器中必须有大量空气液化才行,正好液氧在主换热器中的蒸发可以给主换热器提供冷量,所以内压缩流程适合生产更多液体产品。
, z6 N {% l' a. S% W3 h3 }; W3 t" \& N3 I* y
但是尽管有以上几点好处,同一家空分公司生产的外压缩和内压缩空分,在机器配置的档次相同时,至少在气体工况下,一般内压缩流程的能耗是要高一些的。全低压外压缩受进上塔膨胀空气量限制,确实不适合生产更多液体产品。当然你也可以说在气体工况下,内压缩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7 w) S. h! u5 Z8 J, O# k
! H4 ^ X: h8 j! k
我举的瞎子聋子例子,是说瞎子拉二胡,聋子放羊,两个比较各有优势,但是他们要去跟正常人比较,那就说不上优势了。尤氏单塔中的深冷压缩与复热常温压缩比较,两者也是各有千秋,但是要跟先常温压缩再换热降温的正常方法比较,那就困难了。
2 K6 U- G; ~' j- k7 [- o3 d
$ H! O8 A) z& {8 y, ~/ |+ Z$ c尤总想得多,但是错漏也太多,特别是计算方面的。
9 K$ h2 g% N% f, J2 t$ Q%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