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99.6%或更高纯度的氧气产品时,空气二元与三元计算结果,循环氮压机流量相差20%。二元计算相当于生产95%或更低纯度的氧气,厦门大学化工系的计算结果,实际是生产低纯度氧气产品的能耗。厦大第2篇文章中引入氩组分,可看作是对第1篇文章的否定。% \1 a- f8 }( H7 F) w) |$ t g
, |! a8 I" o) P其实很早就有人设想过这种流程,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有篇硕士论文,说的就是这个流程,网上可以查到,他已经认识到低温压缩方法不可行。我几天前找到这篇文章时,希望看看他精馏和换热是怎样组织的,但很遗憾,基本没有。他倒是花了很大篇幅论述氮压机3级压缩比单级压缩节能,他还将空气压力弄出个1.3bar绝压,不知他怎样除去空气中的H2O和CO2?
. b0 B% m, X: \1 I1 @6 X& |0 q7 G" u/ B4 O% w2 [$ n- w+ |( s! U6 a
哪种方法投资大能耗高,在我看来显而易见。循环氮气复温后再降温,换热损失占到氮压机功率的12%左右,其中阻力占8%,温差4%。空分中应当尽量减少气体的升温和降温循环,而不是相反。
5 H( Y+ i# R z*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