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学习空分知识,结交更多空分大神!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空分之家
x
近年来,随着氧气用量的增加,用氧大户都采用氧气管道输送。由于管路长,分布广,再加上急开或速闭阀门,造成氧气管道和阀门燃烧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全面分析氧气管道和冷门存在的隐患、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2 J* N o/ q+ k/ _
5 ~, l! M. A: ]6 Z- A. a0 I9 j一、几种常见氧气管道、阀门燃烧爆炸原因分析' N6 K8 K% O9 `( K; V% U
1.管道内的铁锈、粉尘、焊渣与管道内壁或阀口摩擦产生高温发生燃烧
. Z, v' F, ]2 p8 ^* {- H 这种情况与杂质的种类、粒度及气流速度有关,铁粉易与氧气发生燃烧,且粒度越细,燃点越低;气速越快,越易发生燃烧。# O7 V0 J! j" v) X1 [- t0 ^
表1 常压氧气中铁粉燃点
0 h4 l: m3 w, g- a1 u粒度(目) 10~20 20~30 30~50 100 2001 e0 Q4 B1 X: h% _
燃点(℃) 421 408 392 385 315
4 O& o5 G" q2 ^4 ]3 \ 2.管道内或阀门存在油脂、橡胶等低燃点的物质,在局部高温下引燃。
m% U* B6 @1 S$ B! b: J- a 几种可燃物在氧气中(常压下)的燃点,见表2。! P4 E* p/ f' h; n9 L: w3 u4 `
表2 几种可燃物在氧气中(常压下)的燃点如下表
! M* a7 K- W/ _2 l0 Q6 D% r可燃物名称 润滑油 钢纸垫 橡胶 氟橡胶 三氯乙 聚四氟乙烯
1 H% _& m3 b( F燃点(℃) 273~305 304 130~170 474 392 5076 m5 y7 y4 e9 X# ]
3.绝热压缩产生的高温使可燃物燃烧, C/ L: y% B: z2 {8 {
例如阀前为15MPa,温度为20℃,阀后为常压0.1MPa,若将阀门快速打开,阀后氧气温度按绝热压缩公式计算可达553℃,这已达到或超过某些物质的着火点。
9 `) `* J+ e( d# g 空气绝热压缩后温度与压力的关系,见表3。/ {1 z2 g2 \! X; ~9 y5 `* ~0 C
表3 空气绝热压缩后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 z( J, q4 o% N7 A* U W: H9 WV1/V2 1 2 3 4 5 10 15 20
]/ M$ T% M' W( [* t4 r: T压强(MPa) 0.1 0.26 0.47 0.95 2.5 4.42 6.6 ; i: p1 i, K. M1 w' I
温度(℃)20 112 183 284 462 592 697 5 |, G' h8 u! X. E2 v, F) d |2 _ r
4.高压纯氧中可燃物的燃点降低是氧气管道阀门燃烧的诱因) j1 R. c( x" ~ W! w9 {* }( J1 L
氧气管道和阀门在高压纯氧中,其危险性是非常大的,试验证明,着火的引爆能与压力平方成反比,这些对氧气管道和阀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7 X2 B5 s! O( h7 F' L v& |. o5 a1 A
二、防范措施% J8 r2 \9 F. W8 N! H# @7 f
1.设计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定
: \) H: H* x; T1 K! |) ? 设计应符合1981年冶金部颁发的《钢铁企业氧气管网的若干规定》,以及《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等法规标准的要求。
$ Q t7 b P8 c (1) 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速应符合表4。
' w" E5 M- S" D% f# D. |7 R
0 U' h6 L3 r6 o6 \$ U表4 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程 3 Z: n6 G/ C% x. p! T
工作压力(MPa) ≤0.1 0.1~0.6 0.6~1.6 1.6~3.0
1 l% ^, g* Y z% ?. l2 B流速(m/s) 20 13 10 80 B6 }1 F, t: ?8 r; R
(2)为防止着火,在氧气阀门后,均应连接一段其长度不少于5倍管径,且不少于1.5m的铜基合金或不锈钢的管道。
) U. t0 m8 p! l5 H (3)氧气管道应尽量少设弯头和分岔头,工作压力高于0.1MPa的氧气管道弯头,应采取冲压成阀型法兰制作。分岔头的气流方向,应与主管气流方向成45°到60°角。! }. z. k" H+ ^# O O- n7 G
(4)在对焊凹凸法兰中,采用紫铜焊丝作O型密封圈,是氧气用法兰抗燃性可靠的密封形式。' i* ^& w* S" T/ v9 L
(5)氧气管道应有导电的良好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法兰间电阻应小于0.03Ω。: Z4 h7 X" g( q( Q, a5 N& Q! a
(6)车间内主要氧气管道的末端应加设放散管,以利氧气管道的吹扫和置换,在较长的氧气管道进入车间调节阀前,应设过滤器。" r3 R4 D! ]- \ i' q5 v
2.安装注意事项9 Z0 Z" [# a Z: F% \3 f, N
(1)凡与氧接触的部位要严格脱脂,脱脂后用不含油的干空气或氮气吹净。 I' W, X; {5 Q7 Y$ S9 @* ] ^
(2)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或电弧焊。1 e! T9 z& H+ [
3.操作注意事项
- r8 U v* i2 ^7 W (1)开关氧气阀门时应缓慢进行,操作人员应站在阀门的侧面,开启要一次到位。
8 U+ p3 Q$ s( ~8 X/ H9 _ H (2)严禁用氧气吹刷管道或用氧气试漏、试压。
: U: r# q$ a8 I (3)实行操作票制度,事先对操作目的、方法、条件作出较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u0 ?, e* n4 i5 G, {
(4)直径大于70mm的手动氧气阀门,当阀前后压差缩小到0.3MPa以内时才允许操作。
8 ^- q- M0 i. z) Z2 v7 D% l1 @7 O 4.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 u3 z5 w, N* T- k: `" M( A5 w (1)氧气管道要经常检查维护,除锈刷漆,每3~5年一次。
# F1 w/ \( Y/ K& i (2)管路上的安全阀、压力表,要定期校验,1年1次。
- R" y- w/ }( y% @ (3)完善接地装置。! X, ~ a$ k8 M
(4)动火作业前,应进行置换,吹扫,吹出气体中氧含量在18%~23%时为合格。
2 A) ^" X) c8 o& V4 @6 k- c (5)阀门、法兰、垫片及管材、管件选用应符合《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的有关规定。
) P; t: p( a0 [$ [5 Y (6)建立技术档案,培训操作,检修,维护人员。
4 ^ I) b" v% q 5.其他安全措施
1 {( u) ~& k$ N c7 @ (1)提高施工、检修及操作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4 N& Y {2 Q2 n9 c0 k ^) }6 D, Q1 z
(2)提高管理人员的警惕性。4 g# a1 [9 H7 B: Q, o4 b- o! t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2 D, z6 W1 X1 J3 y% U% _
(4)不断完善送氧方案。# K1 n9 V* Q5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