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GB16912-2008标准关于管道的标准及描述如下,供参考: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H3 R0 u# A& @- |% F& Q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 A5 W: M+ @% z. r# N" o5 T
SY/T 5037 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 U t' i4 _: ]0 q8 z; C- J4.4.5 厂区高空管道阀门,应设操作平台、围栏和直梯,其规格应符合GB 4053.l、GB4053.2、GB 4053.3、GB 4053.4 的规定。
9 u( ?+ x+ {- P$ j2 H4 k9 s
0 O$ }+ K) c' i4 Y# F& s4.6.26 氧压机、液氧泵、冷箱内设备、氧气及液氧储罐、氧气管道和阀门、与氧接触的仪表、工机具、检修氧气设备人员的防护用品等,严禁被油脂污染。) e/ j' H9 R+ \- x1 ^: R- N
9 o6 v4 l$ |$ s( Y3 g7 _
4.6.27 氧气管道流速、材质、阀门、附件、安装、施工、验收等,应严格按第8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避免起火、爆炸。* g' g# u7 L0 o& S; Q
; }9 s0 ~5 {! |4 Z( g4.6.33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使用、检修及检验检测,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 k' `: W1 W' |9 z1 l" R
( D+ r* T* _) c) v, k4.7.1 厂内各类建、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应符合GB 50057 和GB 50058 的规定。防雷最大冲击接地电阻值与防静电最大接地电阻见表4。
/ V4 B: V/ w4 b5 d$ {3 }7 X( J% @
0 o; N7 y; m( Q6 M0 {
1 k4 B( H( Z+ q4 o) a0 f1 P
4.7.4 氧气(包括液氧)和氢气设备、管道、阀门上的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处,应采用金属导线跨接,其跨接电阻应小于0.03Ω。' d/ J+ B1 r @6 o! z
9 B) J5 L: f# _3 [3 J$ U+ Z4.9.3 深冷低温运行的设备、容器和管道,应用铜、铝合金或不锈钢等耐低温材料制作,外设保冷层。0 c3 F: D: u6 b5 k) l* G& H
4.9.4 设计、安装低温液体的管道,应采取避免低温液体在管道内、阀门前后积存的措施。% y {/ h1 ?( B" l9 x+ _$ V
2 m; B, K9 v1 o/ i, e3 K; y4.10.2 防振动氧气厂(站、车间)的各种设备、装置的防振动符合以下要求:4 x1 X! F+ O3 V [4 i8 n
a)厂区应按总图布置的有关规定,与周期性机械振动的振源保恃一定距离。
# F$ h8 w1 \; A, _% eb)各种压缩机的允许振幅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0 {& A( x6 n% ]) b% Dc)对产生振动的机组、附属设备及其管道,应采取防止共振措施。
* y* ]2 E5 w+ I6 J% U; k! [( yd)压缩机放空管道宜采取加固措施。
& F" a, A1 L6 T: ?1 c% S9 s2 f9 e* C r
4.12.1 设计、安装和维修气、液体管道时,管道外壁涂色标识应符合GB 7231 和表5的规定。
+ w5 F3 _. E# I: ?) |, _
% n% T% ~" Z& y* `4 W
" ~% P2 k* W+ _" D$ H! \% q5 ^: U4.12.2 管道上应漆有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白色或黄色箭头,底色浅的用黑色。" |. G: D' o" a0 W, \( z
4.13.3 应建立、健全对厂房、工业构筑物、氧气管道及阀门、压力容器和重要机电、仪表设备的安全技术专业检查制度。
1 F) \: j/ c. T, t, U7 g' Y
$ m3 ~& v$ L3 ?4.13.6 主要机电设备应实行挂牌操作制度,重要操作应有专人监护。设备检修应制定检修制度,应有断水、断电和断气的安全措施。氧气管道及阀门作业应实行操作票制。氧气管道动火要制定方案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h; v& T, I' |" w2 C' {4 R- N% Z
! ?. Y3 H1 c7 I/ N: @) C
5.2 凡与氧气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及零部件严禁沾污油脂。氧气压力表应设有禁油标志。( `6 f/ d, W& h8 h0 S1 {/ z
4 Y3 N0 W3 o, e0 d/ x2 ]/ \ c6.7.9 真空管道安全阀应定期校验,真空管道及真空软管出现大面积结霜时,不宜继续使用。
) I: W4 ]5 I+ U7 [( [5 F8 X' b
3 ]3 [5 @/ z4 U' V6.11.13 分析仪表) L3 C3 L, C( c9 ~$ R: @
a)分析仪表的标准气瓶间,宜与分析仪表室隔开,用于充装标准气或载气的容器、钢瓶、接头、管道、垫圈等连接件,应保证密封b)分析设备启动前,必须对标准气及载气管道
2 z3 U% F U8 \4 d5 B1 M& t8 ^2 T1 Y* i- w% ^" V1 X2 E
b)分析设备启动前,必须对标准气及载气管道和设备进行吹扫。
^2 X/ J4 W$ B- z7.1.4 新建和停产检修后再投入生产的氮气管道及设备,应经氮气吹扫置换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 S; u9 G# J' R9 I
4 v- F' a- E9 P* e' Y, J+ X
' B, v& K$ r! ^. K$ m7.3.4 氢气站厂房的避雷针与自然排风管口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5m,与机械排风管口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m,与放散管的距离应不小于5.0m。避雷针应高出保护范围的管口1.0m 以上,氢气管道进出建筑物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4.7.1 的规定。
- q( m( _% p1 ~7 x( L* r' d; i$ L% f n) c
7.3.7 制氢设备、管道、容器上的安全水封及阻火器等安全装置,应完好、灵敏、可靠,并应定期检查。氢气洗涤器出口,湿式氢气储罐出口和进口等均应设置水封。
5 R( Z0 w: _. O* `4 ?4 l% Q/ h( }3 f7 v1 i0 S- T
7.3.13 氢气管道宜架空敷设。在氢气管道低点处设排水装置。在管道最高点处应设放散管,并在管口处设阻火器。
4 P$ g3 c- Q, h( Z! L. E+ I, r1 _! `1 g' g. K
7.3.14 严禁氢气管道穿过不使用氢气的房间。4 a8 z& E5 x' {: w2 K" T, H
7.3.15 氢气管道安装后,应进行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和泄漏量试验,试验介质和试验压力应符合GB 50177 的有关规定。
: t' a) @( g& u1 m$ X3 W
, _3 {4 n7 B+ I7.3.16 新安装盒停产检修后再投入生产的轻骑管道应吹扫处理后,方可投入使用。送氢气前应先用纯氮气吹扫管道、容器内的空气,再用氢气置换氮气后,方可投入正常生产运行。* S0 p4 P% O3 {
8 w0 C+ M$ P9 f% g
7.3.18 氢气管道及储罐的接地应良好,法兰连接应设导体跨接,其跨接电阻不大于0.03Ω。! v" L* Y9 m, `1 [) } ]7 s c* ?
7 l# N2 {* a% u: b) [5 s) W$ n5 I1 w7.3.23 氢气系统应设氮气置换吹扫接头,使用时用软管与氮气管道连接,用毕拆除。
; q' e: d. k% I8 氧气管道$ P, M5 Z& r9 w. u4 `* H
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
* ]5 c; n1 s* @! V4 p8.1.1 氧气管道必须架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T4 R# z/ a0 J X; w6 ?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叉处、与电力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叉管道每隔80~100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 r$ I& U. N1 u, V3 p- f, N+ k5 X- V0 k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节阀组前和调节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基合金材质管道。" Q- g, `; q: ~; E$ K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6 N5 c/ n" b( o& A8 D2 N' n4 _- n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措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 H( h- k! r$ G+ D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分岔头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5 倍管外径且不小
! K4 ~8 t" s+ [' e U于1.5m 的直管段。
- H* g7 s/ ?9 E6 S8 v' k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l% F' f. v+ f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H# y' ^+ F- _9 N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6 执行。' \% d4 y( V3 x) B. @* _, y
表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
6 Q* }) P# E9 S4 _7 Q0 m7 ?% v: s9 ~3 _4 [9 k% R9 y7 A) k
p$ W, c+ J/ X" |% d
# @) r# _- f. u F2 n8 s8 q, h& b* r
: ?$ c9 F" X* C! H- U z0 `5 在路径收到限值的地区,架空氧气管道与10kV 及以下架空裸电缆的最小并行净距,可参照DL/T 5220执行。5 W! R/ S1 Q2 O) N) b; {" ^
2 {5 ]1 c! }' ?6 z- ?
8.1.11 氧气管道与乙炔、氢气管道共架敷设时,应在乙炔、氢气管道的下方或支架两侧;与油质、有可能泄漏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敷时,应设在该类管道的上方或支架两
: |- Z# K! d% q) D2 P侧。
) K! a( r: s! t' {- ^2 e8.1.12 氧气管道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 i ^% S W- v% S- P+ Ka)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侵入的盖板,地沟及盖板应是不燃烧体材料制作;地沟应能排除积水;严禁油脂及易燃物漏入地沟内;" y1 f5 R* L( q9 L( f3 C! Z# M
b)地沟内氧气管道不应设阀门、泛滥、螺纹等易泄漏接口;9 D# g0 }, h% d9 E) ?1 V
c)地沟内氧气管道与同沟敷设的管线间距参照表7 执行;% n0 C; R# y2 t$ `
d)地沟内氧气管道与非燃气、水管道同沟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在上面;
8 K- m" Z% ?" Z* `; Ve)严禁氧气管道与可燃气体管道(不含乙炔气)、油质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电缆同沟敷设;并严禁氧气管道地沟与该类管线地沟相通。; k7 z. R e! l) ]6 V4 a
8.1.13 厂房内氧气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9 R8 b: h$ `* P/ T, J8.1.14 厂区氧气管道架空困难,必须埋地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v% W" `" J$ m
a)埋地深度,应根据地面上荷载决定。埋地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穿过铁路和道路时,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并应设套管。套管顶距铁轨底面不应小于1.2m,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7m;. \( ?0 k& \) o# y1 q
b)直接埋地管道,应根据埋设地带土壤的腐蚀等级采取相应等级防腐蚀措施; @/ K( B* Z. b9 J/ t( h! y7 \
c)埋地管道上不宜装设阀门或法兰连接点,必须设置时应设阀门井;
; N, p) ? L. H) Rd)埋地氧气管道与建筑物、管路及其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按表8 规定执行,且不应埋设在露天堆场下面或穿过烟道和地沟。/ M) E" P# S6 a( X
表8 厂区地下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及其他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单位为米
: H1 h5 C5 A$ ]* K8 q# Y# E% |/ h- }# f6 L
* M7 E2 ~) k" L+ n K1 }
4 @" F. f8 b3 z8.2 氧气流速, a% Y# h/ a/ A4 e5 m
管道中氧气的最高允许流速,根据管道材质、工作压力,不应超过表9 的规定。
# i2 ]+ b2 w. D5 x: k表9 管道中氧气最高允许流速
1 \( q4 O) i# s) O, ]
) s2 u7 z0 [- P$ h5 W4 a- \
& O% a4 L$ i/ E5 {3 o- [8.3 管道材质6 ?. ~3 R; @7 s+ s
氧气管道材质的选用应符合表10 规定。
: q- s/ h2 N" ^# N8.4 管件选用
# i! U# H- c% |3 z8.4.1 氧气管道上的弯头、变径管及三通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4 G& d. o+ r! D+ f9 d
a)氧气管道的弯头严禁采用褶皱弯头,当采用冷弯或热弯弯制碳钢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公称直径的5 倍;当采用压制对焊弯头时,宜选用长半径弯头。4 v6 x0 ]7 j) B' o7 z. ~) h+ N
0 @! I: I! ]; }- S% E) D# [
" U, h5 C# R- ~& L3 r对工作压力不大于0.1MPa 的钢板卷焊管,可以采用斜接弯头,90°弯头应采用中间为大于或等于二段管制作的管件,弯头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
# |. ]5 j0 d( G% I. X0 Qb)氧气管道的变径管宜采用压制对焊管件,当焊接制作时,变径部分长度不宜小于两端管外径差值的3 倍;其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5 N5 h. E+ H: d* K) C- z
c)氧气管道的三通宜采用压制对焊,当不能取得时,应在工厂或现场预制,但应加工到无锐角、无突出部位及焊瘤。
7 z' X/ Q+ f) ~$ c; P8 H* n( ]# M( P8.4.2 氧气管道上的法兰应按国家、行业有关的现行标准选用;管道法兰的垫片宜按表11 选用。
$ L' `6 w% K* k表11 氧气管道法兰的垫片
c1 T! U7 @' O! {* O1 [) p
' O( b. L% W, F! G7 o4 o" v
, v7 |+ Q2 {; g8.4.3 氧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丝扣连接处,应采用四氟乙烯薄膜作为填料,严禁用涂铅红的麻、棉丝或其他含油脂的材料。+ N& {* ?2 a3 `6 s
8.4.4 氧气调节阀前应设置定期清洗的过滤器。氧气过滤器壳体应用不锈钢或铜及铜合金,过滤器内件应用铜及铜合金。滤网除满足过滤功能外,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滤网碎裂。滤网宜优先选用镍铜合金材质,其次为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材质,网孔尺寸宜为0.16~0.25mm(60 目~80 目)。
0 O- q- C2 B6 ~, a; m3 R1 _* ]" f8.5 氧气阀门选用
1 ?( Q. o2 q. Z& V6 h! ? u8.5.1 氧气管道的阀门应选用专用氧气阀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3 {0 B# { H& p8 h' h% n, q4 ha)工作压力大于0.1MPa 的阀门,严禁采用闸阀;8 r6 ?- t( Q: b% X$ t; {$ l
b)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 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 口径的手动氧气阀门,宜选用带旁通的阀门;
+ B+ R. Y0 n& ?2 d8 m* Oc)阀门的材料应符合表12 的要求。' x) E5 l: f/ \: b7 S
表12 阀门材料选用要求; T( o' }& g9 x( f; A
& p: b7 h7 r' Y. _% {9 y
% o9 |% t1 x- `8.5.2 经常操作的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 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口径的氧气阀门,宜采用气动遥控阀门。" Z T' m, p o, D- H3 O6 z/ {
8.6 氧气管道的施工、验收, M' k0 M A7 G% j$ i; M% k; S* p
8.6.1 氧气管道、阀门及管件等在安装前除应符合GB 50235 的要求进行检验外(氧气按可燃流体类别对待),其清洁度还应达到以下要求:0 N+ w$ M- [% u- d& S
a)碳钢氧气管道、管件等应严格除锈,除锈可用喷砂、酸洗等方法。接触氧气的表面应彻底除去毛刺、焊瘤、粘砂、铁锈和其他可燃物,保持内壁光滑清洁,管道的除锈时,以出现本色为止;
/ K$ e W, q; B8 w( Sb)氧气管道、阀门等与氧气接触的一切部件,安装前、检修后应进行严格的除锈、脱脂;
1 R, ^* J5 e3 \$ n& jc)氧气管道、阀门等与氧气接触的一切部件脱脂应按HG 20202 进行(包括所有组成件与流体接触的表面),如工程设计文件令有不同要求时,则应按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执行。脱脂可用无机非可燃清洗剂、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溶剂,并应用紫外线检查法、樟脑检查法或溶剂分析法进行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 f4 i! q- w1 u) D( b- L7 _脱脂后的碳钢氧气管道应立即进行钝化或充入干燥氮气封闭管口。进行水压试验的管道,则脱脂后管内壁应进行钝化。脱脂后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氮气或空气吹净封闭,防止再污染,并应避免残存的脱脂介质与氧气形成危险的混合物。 T: Y& l& G0 P: q* ^( D
在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受到油脂污染,防止可燃物、锈屑、焊渣、砂土及其他杂物进入或遗留在管内,并应进行严格的检查。
* H& j4 @6 s# P: k' w6 N9 H8.6.2 管道的安装、焊接和施工、验收除符合GB 50235、GB 50236 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x" \0 g% M3 B; w$ K/ `+ pa)焊接碳素钢和不锈钢氧气管道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 y( ^& j5 k. k+ _. ?
b)管道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应采用机械方法;
9 m' a: ]& K; O& O/ ?3 I' gc)管道预制长度不宜过长,应能便于检查管道内外表面的安装、焊接、清洁度质量;
9 e# t& K' {( e# n: {: Ad)管道的焊缝检查应采用射线检查,当采用水压试验时,检测的数据和标准应
0 A* s! s, M2 P2 e, |- ^按表13 要求执行。
( }- a: D% `* `7 D$ q# C% b表13 氧气管道焊缝检测要求- l( d9 }1 C4 N) m
9 B& t9 Q+ k/ L( a R8 G) G$ E. o; o
+ Y1 }( x+ M3 G. h
5 c4 q: m$ ?+ ?6 ^当采用气体做压力试验时,焊缝的射线检测要求如下:
4 `* M5 R* {4 f" {设计压力不大于0.6MPa 时,检测比例不小于15%,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设计压力大于0.6MPa 且小于或等于4.0MPa 时,检测比例为100%,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q; v6 C S. e" Y
e)对未要求做无损检测的焊缝,质检人员应对全部焊缝的可见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GB 50236.
) Q, M' a5 p1 c9 e8.6.3 氧气管道安装后应进行压力及泄漏性试验,试验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p8 b: i& } j6 O
a)氧气管道的压力试验介质应用不含油的干净水或干燥空气、氮气进行。严禁使用氧气做试验介质,当使用氮气做试验介质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窒息事故。设计压力大于4.0MPa 时,氧气管道禁止用气体做压力试验。3 w" |3 S" ]3 I* |/ B
氧气管道水压试验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水压试验时水质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25g/m3,否则应采取措施。
& y$ \& z& r, G4 T* L! b Lb)管道试验压力以设计压力作计算基准。
2 a5 g; M% E% l8 \. \2 A2 sc)管道做压力试验时,水压试验压力等于1.5 倍设计压力,埋地管道且不得低于0.4MPa;气压试验压力等于1.15 倍设计压力,且不小于0.1MPa。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 50235 的规定。
8 q! R7 }6 A/ K8 ^- Nd)氧气管道强度试验合格后应进行泄漏性试验,试验用介质应是无油、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等于管道设计压力。泄漏性试验方法和要求除按GB 50235 的规定进行外,还应进行泄漏率计算。" q8 q$ U; m1 ?
2 p/ T* W2 u9 }7 V管道内气体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保持24h,平均小时泄漏率A 对室内及地沟管道应不超过0.25%;对室外管道应以不超过0.5%为合格。8 J. I% y$ r: @ d
泄漏率A 按式(1)和(2)计算:
, n$ a9 `, x1 J' G6 e) K# K9 B+ ^$ C( Z
当管道公称直径DN≤0.3m 时:( e8 z) }! f" \! ~8 c
' l+ w* v0 |6 ]( X7 o6 v
当管道公称直径DN>0.3m 时:9 K' y2 H: `7 p# m2 J
- \8 z* ?/ v/ ?3 D+ n3 t% I
5 e6 d' d/ Y: I4 K. R8 z/ s. z& ]
式中:P1-试验开始时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I m b- K- A" P+ u
P2-试验终了时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1 O+ S- y! D8 _' E& k
t1-试验开始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B2 @8 [2 }' T2 t, tt2-试验终了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 I$ h% G! m" Z$ W. [7 J
DN-管道公称直径,单位为米(m)。
" R9 B+ M. ~3 \# I8 T( g8.6.4 氧气管道在安装、检修后或长期停用后再投入使用前,应将管内残留的水分、铁屑、杂物等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直至无铁锈、尘埃及其他杂物为止。吹扫速度应不小于20m/s,且不低于氧气管道设计流速。严禁用氧气吹扫管道。* Y& m/ Z, f0 |" V4 y# W. f, ~
' x) Y0 e1 D! d% N& i5 z. r
8.7 操作及维护管理
9 ]; C4 D' b$ F7 ^8.7.1 手动氧气阀门应缓慢开启,操作时人员应站在阀的侧面。采用带旁通阀的阀门时,应先开启旁通阀,使下游侧先充压,当主阀两侧压差小于等于0.3MPa时再开主阀。
7 L( i+ Y$ y3 t5 x* l- Q* v8.7.2 禁止非调节阀门作调节使用。
: M: \4 _# C: b% @% ^1 p) b4 q8.7.3 应建立氧气管道档案,由熟悉管道流程的氧气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氧气管道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v; k% q- i% |: |# r y1 E
8.7.4 对氧气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应制定动火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负责人、作业流程图、操作方案、安全措施、人员分工、监护人、化验人等,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
" Y# C; L: H/ E( ^4 B8 Y% t8.7.5 氧气管道或阀门着火时,应立即切断上游侧气源。" m8 E8 |% g& Y$ d! ]) u' k
8.7.6 碳钢氧气干管宜每五年进行一次吹扫,每五年进行一次管壁测厚,主要测定弯头及调节阀后的管道。) o; g! s7 }6 C9 Y. p' |, h+ U
8 p, K; ^4 m, P* V4 m/ Z8.7.7 施工、维修后的氧气管系,其中如有过滤器,则在送氧前,应确认氧气过滤器内清洁无杂物。氧气过滤器应定期清洗。
9 ?0 R# k" l6 D$ ]1 E9 j+ B: a" R7 [" Q3 | r2 I- _1 e
6 H+ Q0 }! P6 L4 q/ w
( }# ^, ~8 j! I/ L2 A5 z" i$ v$ _7 E! z
4 Q, I, _9 W { s( k9 W
4 T. ] M" L; p5 T& A' T! H
5 y5 \- O' V! C9 M
# H- l r0 R J% _
# b" X8 i2 v) s9 m" a! C$ e( L K! e6 T8 f9 Z
* U) t: U9 B+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