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气体行业人才招聘会》时间:2025年6月18-20日 地点:杭州大会展中心 报名:15853394496 联系人:李先生
  • 0

外行学空分(312)一一氧氮氩三元物系一一空气精馏工艺方案详解(4)

    我们讨论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前提,例如先生所讲目前实际氮压机的参数。但厦大论证报告中,为了方便均假定无论是空压机,氮压机单段压缩比在2.5以下,绝热效率为85%,均不考虑段间冷却器阻力。也不考虑机械效率和电机效率下的轴功率,先王可以复核计算是否有问题,却不能把厦大论证报告中计算出的轴功率数值,计算出压缩机的等温效率,其间的差距接近10%!如何进行直接比较?关于这个问题,厦大论证报告中有明确说明。先生是否认真看一下!
2023-8-10 17:51:34 来自手机
回复 0
夏大论证报告对于空分塔的理论塔板数有两个不同的假定,一是40块理论塔板数,二是60块理论塔板数,在先王的指导下,己知目前上塔理论塔板数85块,其中氩馏分引出口以下大约25块,氧氮二元物系精馏分离空分塔合理的理论塔板数应该是60块,先生引用厦大论证报告中40块理论塔板数下的数值来指责帖子里氮气压缩量和进入空分塔压力空气冷凝器的压力空气数量有意思吗?
2023-8-10 17:59:45 来自手机
回复 0
   至于空压机出口压力是3.9bar-4.3bar,而厦大论证报告中的空压机出口压力是4.8bar(还有2.3bar),是因?厦大论证报告中是按照膨胀制冷量最大和最小两种情况确定空压机出口压力,现在看来不合理,现在统一以实际工程条件下空分塔底部压力空气冷凝器的空气压力加主换热器正流阻力加纯化器阻力确定,是3.9-4.3bar,之所以有一个范围是空气冷凝起始温度和终未温度有1-2K差距。这有问题吗?
2023-8-10 18:07:06 来自手机
回复 0
厦大论证报告中均假定氮气纯度99.9%(含氧0.1%),氧气纯度99.5%(含氮0.5%),当然实际上氮气纯度和纯度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关于流程比较的论证报告不可能对不同的产品纯度都进行计算,那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先生的要求是否太苛了,这是工程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先讲氮气中的氧含量0.22%不知是何出处,先生是否查一下!
2023-8-10 18:19:53 来自手机
回复 0
  先生对厦大论证报告的问题评述虽然有些是正确的,但基本上言不及义,厦大论证报告最大的问题现不是设备性能参数(那个只要保持一致就可以了,因为只是相对比较而己),也不是什么产品纯度,所谓氧气产品纯度其实是氧氮二元物系和氧氮氩三元物系的问题,而厦大论证报告只涉及氧氮二元物系而不涉及氧氮氩三元物系的问题,真实空气组分下的氧气纯度问题,实际上是氧氮氩三元物系的问题而不是氧氮二元物系的问题。
2023-8-10 18:27:41 来自手机
回复 0
至于我的坚强,先生不需要有任何质疑,足够坚强,足够自信,大概会让先生失望。
2023-8-10 18:28:55 来自手机
回复 0
最后说一句,厦大论证报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工艺方案中的开式热泵一膨胀制冷液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2023-8-10 18:33:20 来自手机
回复 0
你看清楚了,厦大报告上的冷凝空气压力4.8bar并不是空压机出口压力或膨胀机增压侧空气压力,而是用2.15bar的空气低温增压而得到的,如果3.9-4.3bar压力的空气即可冷凝,当然是增压到3.9-4.3bar压力最好,功耗小冷损小,何必增压到4.8bar?
0 D+ e! L% K6 p3 ~, @7 u1 v0 y
1 M8 [1 }7 B2 D9 A  |' X/ K厦大报告的最大问题是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懂空分的,这些人连什么叫氧气纯度都不知道就来空分专利了。牛顿还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厦大这些人完全不了解空分就能发明空分专利了。( C9 b8 k! b- }2 h- |: f

8 Z. {3 K& [8 E0 {& X我问尤总有无遇到过合成氨民科,尤总或许会说合成氨工业经过百年发展,目前已经是个成熟工业,外行很难置喙,那么空分又何尝不是如此?
2023-8-10 21:05:28
回复 0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3-8-10 21:15 编辑
; Q( K: b/ r& D, n7 {
Yb2021 发表于 2023-8-10 18:07
* P! w9 k. P% t/ I! L至于空压机出口压力是3.9bar-4.3bar,而厦大论证报告中的空压机出口压力是4.8bar(还有2.3bar),是因? ...

( Z3 |: L% e4 S
  u. ]+ D2 M2 e: B如果说空气冷凝器温差有1-2K的不确定,那么你的氮气冷凝压力却又是5.4bar的确定值,这如何解释?我认为你是不确定多少压力的空气才能冷凝,所以才写一个范围,但这个范围就错了。空气冷凝器温差,可以与氮气冷凝器相同,所以也是一个确定值,厦大报告上是4.8bar,那是用软件计算出来的。
2023-8-10 21:12:47
回复 0
厦大报告方案3中冷凝空气增压前压力2.15bar可能是2.75bar之误,因为膨胀前压力2.876bar,继续冷却压力会稍降,但不至于降至2.15bar。/ Q) R1 v" N9 u8 T8 Y

9 K0 t. u# \4 V! F8 c- g5 J2 U厦大报告方案3478中都有空气冷凝,冷凝空气压力都是4.8bar,这个肯定是软件计算结果。
+ T4 ~9 i7 c! v. x2 S* F0 m8 Z, F# c- R+ i
尤总向大家推介厦大报告,但这个报告尤总自己并没有认真看,报告中有提到化学有效能物理有效能概念,尤总不知道有这两个概念,还以为是我创新。
) L/ s. f, z+ S4 m$ y
化学有效能物理有效能.jpg
2023-8-11 08:01:06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空分之家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5 Discuz! X3.5    鲁ICP备100168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