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最美空分摄影大赛》作品投递报名进行中! 报名联系:19163437601 (微信同号)
  • 0

[空分工艺] 外行学空分(277)一一新单塔流程标准工艺方案的改进(二)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3-3-15 21:25 编辑
) t! j8 b9 {6 w% s3 ]5 p& e  k0 _: d3 m! a) m1 p; m9 j% ]
在双塔流程中增加液体产量2 ]- @5 ?* L3 v  K/ |. E: h" J
7 q. O0 x" _) k- C$ E
在普通全低压双塔流程中,膨胀空气占比11%是由上塔底的氧气量和纯度决定的,这种流程的上塔上部仍然存在一定量的多余回流液。如果在双塔流程中对部分空气增压后再膨胀,就能多产液体。我可以用这种方法调整到上塔回流比与你的相同,然后看用部分空气增压膨胀的方法多产液体能耗如何。
1 I7 s5 h: S) ~; v
% l& W4 y& }& a( ~首先尤氏单塔空气量50000,氧气量10000,氩400(这个偏大了,不管它,相同就行),那么生产氮气(含污氮)量是50000-10000-400=39600,你循环氮气液化量是22000,那么出上塔氮气总量是39600+22000=61600,液气比22000/61600=0.357143) T" R" N2 C% w, f& `
, W' v5 z8 ~/ ?8 `7 l# v
普通空分出上塔氮气50000-10000-400=39600,与你的回流比相同,所需回流液氮量39600*0.357143=14143
' \4 |# H0 l; O) J3 ?# J! N  c& ]
  d  r! }$ V- o& z当下塔有21%贫液空进入时,下塔最小液气比减小至0.45左右(这个可以计算出来),实际液气比可以取0.50,即提供给上塔顶的回流液氮量是进下塔空气量的50%,这样需要进下塔空气量是14143/50%=28286; s' d$ F) X, t9 o3 l8 Y
; v. m8 v( v+ y4 \7 k
原来的11%膨胀空气保持不变,那么可以用来增压液化的空气量是50000*0.89-28286=16214,将这些空气增压至23.396bar,所需功耗是16214/10*log(23.396/5.5)=1020kW) W) r. A- h" j7 ^5 h9 j7 ^

. Q: K1 }* O! |8 O0 x所需液化的16214空气经膨胀机增压侧增压后,压力升至38bar,这个后面有计算。我不占你便宜,你在主换热器液化流量2500压力38bar的空气,我也液化这么多。
0 O2 `# h* O" X+ }, T
9 ^/ y/ Q( O+ {- g膨胀空气量16214-2500=13714,膨胀到4.45bar,再进入主冷冷凝。膨胀前温度173.44K,等熵膨胀功是13714*101.3*173.44/273.15*(1.4/0.4)*((4.45/(38-0.1))^(0.4/1.4)-1)/3600=-392.57kW,负数表示输出功。7 b% X6 F& v6 U" c( Y% m
$ y) G3 m' r, u* b- S/ x* ^$ O
膨胀机效率取87%,这个效率是国内先进,国外一般,国外先进的目前90~91%,那么实际膨胀功是-392.57*0.87=-341.54kW" _7 e  D5 t% b6 h! ]

; p9 P8 L8 ~8 w- Q& n膨胀机增压侧所需功耗是16214/10*log(38/23.396)=341.54kW,与以上膨胀功正好相等。6 `2 S; d+ F2 E
) h4 `; Z' Z6 d. \/ A  S
可以计算出,膨胀后空气温度100K,这个用p2/p1=(T2/T1)^(1.4/0.4)容易计算出,实际上,以上的膨胀前温度173.44K正是在假定机后温度100K时推出的。8 B( a/ t. f6 B+ k3 P/ e
* v0 L' ?" |, o" K! l
液氧单位冷量是0.16kWh/Nm3,那么增加液氧产量就是341.54/0.16=2135Nm3/ p7 ~, {( @4 [$ H- e+ Z8 U7 L
, d2 p- z3 a3 s# B0 g8 m4 |8 @
氧气液化单耗:1020/2135=0.478kWh/Nm3,比尤总的方法能耗低多了。# E$ i1 [0 b. \" e9 R! P6 \% {/ L: a0 P
4 t9 I' D2 ?+ [- j5 j# i7 t
上塔下部回流液量没变化,因此氧纯度等不受影响。这个计算除了空气冷凝压力以外,并没有用到软件。尤总想搞空分流程开发,不仅空分知识要学习,计算能力也需加强。7 F+ T0 ]( E3 w4 [
2023-3-15 16:43:22
回复 0
本帖最后由 Sunqh 于 2023-3-16 08:53 编辑 . R  k1 y! `- N
9 O! S5 R: z0 U4 R  E, u
以上我选取膨胀机后温度100K可能有点偏高了,也许95K左右更合适,这样与冷凝温度更接近。但增加高压空气在主换热器液化和增压空气膨胀后,原来的膨胀机前温度可以大幅升高,所以总制冷量和液氧产量等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并不会减少。0 K% M' l. |! Q. T
# a5 l1 |7 j' }5 G+ U
空气膨胀制冷时,高压比大温降往往比大流量小温降有效,因为这样得到的冷量与空气液化所需冷量更匹配更适应,其实所谓双膨胀液化流程效率较高,原因正在于此,适当扩大制冷温区是有利的,国外还有三膨胀液化流程,分级供冷效率更高。尤总的膨胀量很大但膨胀比很小,制冷温区小,这个方法是低效的,主要是尤总缺乏这方面概念。+ I! {/ D% i8 d! s5 m& j+ b& I- \
4 ]& a5 D. H/ D! X3 I/ |* b
在空分方面,尤总基本上还只能算是一点都不会的,不过民科也不需要会,会了就当不成民科了。
2023-3-16 08:37:35
回复 0
你可以比较一下,比如要将常温300K的氮气降温至低温90K,用两种方法7 f7 I+ }' C) B

. I3 M1 R# N, v; Z! o7 @7 L9 p第一种方法,用3台膨胀机,第1台膨胀机将氮气由300K降至230K,第2台由230K降至160K,第3台由160K降至90K
' v% A2 n) ]  u8 V$ h* H
) z5 `7 U* y( \$ K第二种方法,用1台3倍流量的膨胀机,由160K降至90K,160K以上的氮气都通过换热降温
) \) a2 h$ E: o8 R+ ?3 t* \1 ?" L" p/ m: l# F- F
两种方法都能将氮气由300K降至90K,但显然第一种方法节能,第二种方法能耗大,尤总80%的空气都在同一个温度下膨胀制冷,这种方法的效率当然很低。这其实也是液化流程中双膨胀三膨胀比单膨胀能耗低的原因所在。
2023-3-17 09:03:48
回复 0
   请先生认真思考一下,先生既然认为氮压机出口压力5.4bar是正常的,为什么会认为4.2bar的空压机出口压力会偏低?要知道5.3bar压力氮气的冷凝温度和4.1bar压力空气是相等的,难道先生认为4.7bar压力空气和5.3bar压力氮气的冷凝温度相等。
2023-3-19 09:08:55 来自手机
回复 0
在一定压力下,纯组分如氮气的冷凝温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但不纯组分如空气的冷凝温度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开始冷凝”与“全部冷凝”温度并不相等,在空分主冷冷凝空气压力下,后者要低2K多。你的空气需要全部冷凝,冷凝温度应取“全部冷凝”时的温度,这个温度也等于21%液空“开始蒸发”的温度。厦大报告中也是这么计算的,当然你也可以按“平均温差”计算,但要注意只能按“对数平均”,不能按“算术平均”,而且要考虑主冷液氧柱的静压力。
2023-3-20 09:10:02
回复 0
资料很全面,学习中
2023-8-14 07:34:50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空分之家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5 Discuz! X3.5    鲁ICP备100168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