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 10:21:15
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深冷空分的总效率在20%-30%之间,这一点我们一致吧?我们的在分岐在于我认为深冷空分的总效率是制冷效率和精馏总效率的加权平均,例如当空分装置无液体产品时,制冷的权数就是零了!先生认为空分装置的总效率是制冷效率和精馏效率的乘积而已。我已经指出先生的制冷效率就是我所讲的开式热泵效率!而制冷效率则另有定义!请先生思考一下!
& {) W% ~1 X v7 i6 `2 o* O7 B 我很早指出现在双塔流程的精馏效率在50%以下,先生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先生推送一篇论文给我,文中认为下塔效率98%,上塔95%,上下塔总效率90%以上!现在先生认为精馏效率在40%-50%之间,怎么我的上塔效率70%下塔效率70%总效率50%成了惊人之语?按照先生精馏效率的定义下塔效率该如何计算?请先生思考一下,我的观点很明确下塔是空气热泵的一部分,其存在使热泵效率下降了20%-30%!
- y6 U2 e0 G% Y/ j8 K) R 我已经讲过制冷效率和开式热泵效率不是一回事!制冷效率就是所谓的液化效率!空分早期制冷是通过等温焓差实现的,其效率是非常低的,后来出现了膨胀制冷,效率逐步提高。先生从膨胀制冷出发来估算制冷效率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全面!一个完整的制冷液化装置包括以下的几个部分,一是气体的压缩,二是膨胀制冷部分,三是正返流气体的换热,四是部分正流气体的液化和减压,五是液体取出。深入分析制冷液化装置有两大部分一是膨胀制冷二是热泵,膨胀制冷并不能直接得出液体产品,热泵当然也不能得出液体产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得出液体产品!
5 R/ y2 J7 ?7 t2 L( K0 T+ z 先生讲是用正版软件计算出的,我是相信的,但先生只是针对膨胀制冷部分进行了计算也是事实!先生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压力能0,42KWh,在膨胀制冷绝热效率100%下,可以得出膨胀功(焓降得出的冷量)0,15KWh,根据冷能换算系数1,78得出取得冷能0,27,可以输出一标准立方米液氮!
- B/ h* v3 h4 j 如果先生有时间的话,我希望先生提供一下膨胀制冷前氮气的温度和压力及数量以及膨胀制冷后的压力和温度以便进行复核验算!在先生未完善数据之前,只能就先生提供的数据进行讨论!
8 U2 x$ n" s- a- ~9 [0 U. _ 第一个问题是在先生所讲的压力能0,42KWh,绝热效率100%下,膨胀功0,15KWh时,能否得到0,27KWh的冷能?我的结论是不能!为什么?膨胀机是不能带液体的(现在膨胀机可以带2%-3%的液体,这个暂且不论丿也就是说膨胀制冷后的气体温度应该是过热的,一般在沸点以上3K左右!而冷量的平均温度应该是膨胀制冷前后温度的平均,而不是沸点温度!则其冷能换算系数就不是1,78而是比这个数小得多!
$ u: Y9 o) `4 A 第二个问题,当绝热效率85%时,按照绝热效率膨胀制冷定义,这个时候膨胀功是0,1275KWh,冷量下降15%,但是膨胀制冷后的温度上升(上升部分的焓差就是膨胀功的减少),这样冷量平均温度上升,冷能换算系数进一步下降!冷量和冷能换算系数下降两个因素相加,便得出的冷能只有0,189KWh时!以上请先生指教。
" R$ U/ J% i6 {" ~ 先生确实对空分最新发展很熟悉,先生告诉我现液氧的单耗我相信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我对此均不予回应呢?正如先生所言,制冷和空分的单耗和工程条件关系极大,在不明了工程条件和核算过程的情况下无法回应,而且和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当然经过和先生的讨论,我对现在的工程条件也有了了解,现在先进工程条件下,制冷效率应该在35%左右!但这并不影响我认为液氧单耗应该按照1,0KWh每标准立方米液氧扣除的结论,因为按照厦大论证报告中工程条件计算出的液化效率就是25%!/ `! }4 C+ d3 k% m! g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