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学习空分知识,结交更多空分大神!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空分之家
x
内部原因:机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喘振产生的内部原因与叶道内气体的脱离密切相关。1 j" i7 V: r/ u3 u4 o5 o7 e* t, [
当气体流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压缩机内部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叶片的安装方向发生严重偏离,使进口气流角与叶片进口安装角产生较大的正冲角,从而造成叶道内叶片凸面气流的严重脱离。此外,对于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而言,由于轴向涡流等的存在和影响,更极易造成叶道里的速度不均匀,上述气流脱离现象进一步加剧。气流脱离现象严重时,叶道中气体滞流、压力突然下降,引起叶道后面的高压气流倒灌,以弥补流量的不足和缓解气流脱离现象,并可使之暂时恢复正常。但是,当将倒灌进来的气体压出时,由于级中流量缺少补给,随后再次重复上述现象。这样,气流脱离和气流倒灌现象周而复始地进行,使压缩机产生一种低频高振幅的压力脉动,机器也强烈振动,并发出强烈的噪声,这就是喘振的内部原因。
9 \) l$ M( g8 F$ q" `$ E外部原因:从压缩机性能曲线的角度来看,压缩机在发生喘振时,其工作点肯定进入了喘振区,因此严重的压缩机喘振还与管网有着密切关系。或者说,一切能够使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点进入喘振区的外部原因均会造成喘振。- g% ~, M' S: ^! ? g1 E
在压缩机的实际运行中,以下因素都会导致喘振发生:
! W6 U" X3 @( T1 Q& Q$ m: B/ @ 1)空分系统的切换故障。进主换热器或分子筛吸附器的阀门不能及时打开,造成空压机排出压力超高,导致管网特性曲线急剧变陡,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点迅速移动,进入喘振区导致喘振;
' A4 z1 o& H! z# o$ I5 U5 E. G 2)压缩机流道堵塞。由于冷却器泄漏或尘埃结垢,级的流道粗糙,并且局部截面变小;
0 ]: Z' ?$ c: c' E% U" `# X 3)压缩机进气阻力大,例如过滤器堵塞或叶轮进口堵塞;
* z' V4 M3 m6 C, e 4)电网质量不好,电网周波下降或电压过低,使电机失速,造成压缩机流量降至喘振区;
$ I/ K" T+ y( X- |) [ Z) E( @ 5)压缩机启动操作升压过程中,操作不协调,升压速度快,进口导叶开度小;
7 p. A6 }1 y' a8 f 6)电气故障或连锁停机时放空阀或防喘振阀没有及时打开。
2 s, U z+ C- N$ F& B措施:为了防止喘振发生,离心式压缩机都设有防喘振的自动放散阀,一旦出口压力过高,压缩机接近喘振区或发生喘振时。该阀应自动打开。如没有打开,应及时手动打开。要经常检查和保养自动放散阀,使之灵活好使。
3 R+ K* |, ]) N0 ~ 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防喘振措施有两种:
( @6 w6 y: N" d1 }" {& o 1)压力控制。它属于单参数控制。通常设有压力调节器,压缩机在设定压力下工作。高于设定压力时,防喘振阀打开,放掉部分压力,使排出压力保持在设定压力下。同时防喘振阀与电机连锁,电机跳闸停机时防喘振阀自动打开。
a3 n. P% x! G ]. o! |3 R 比较先进的压力控制是一些压缩机设置的恒压调节,见图96。它是使压缩机在设定压力下运行,压力调节器控制进口导叶,压力高时关小,压力低时开大。由于进口导叶关小,流量减少,进入喘振区时防喘振阀会自动打开,增加进口流量或降低出口压力,以解除喘振。这种防喘振--恒压控制系统对动力站的空压机是很有/ \, B" q3 U& r
效的。
' z% J. X9 \5 \9 ]( c- l 2)双参数控制。双参数是指压力和流量控制。从控制方式上看更为先进一些。由于有了智能手段,所以也比较可靠。
& @* h- q. u* ]0 Z2 h 如图97所示,图中曲线Q=ap为保护曲线,日为常数。当Q/p<a时,开大进口导叶,增加流量。如果还不能满足要求而进入了喘振区,则打开放空阀,压力下降,流量增大,使离开喘振区。正常运转时的工作点离开保护线15%左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