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总说的空分热泵精馏这种方法,我大约在1994年前后都考虑过,当时也曾找到几本热泵精馏方面的书看过,我还见过几篇更早的空分热泵精馏文章,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但总的来说,热泵精馏方法在炼油方面用得很好,在空分精馏上并不太适合。尤总想来一招“他山之石”,估计是要失望了。$ t9 W, F0 B0 c% G, N
4 T$ D! T; e2 E; F
原因主要在这几方面,一是无论你是常温压缩还是低温压缩,都有问题,常温压缩升温降温的换热过程损失大,低温压缩有效能损失很大;二是热泵至少有一头是要换热的,这个2K温差也是个很大的损失。双塔流程中主冷换热两侧都基本是单一组分,勉强能将温差控制到2K以内。如果换热在提馏段或精馏段的中段,双组分或多组分冷凝蒸发时饱和温度是变化的,要想做到2K以内可能就困难了。
! i' G, W' L* J M# E$ v: G1 l' R' ^
4 S/ @. t8 g' \2 a" D# T目前的双塔流程,最紧缺回流液的可能是上塔下部5%Ar+95%O2到粗氩塔底下部20%Ar+80%O2这一段,如果在这一段增设一台热泵,低温增压10000Nm3/h,压比1.3,功率大约需要44kW,同时液氮产量要减少160Nm3/h,这样氩产量肯定能增加,但是否合算就很难说了。这个计算中还没考虑低温增压机的冷损,实际减少的液氮量更多。再有20%Ar+80%O2气体冷凝成液体后,靠自身压力能否再回到原来高度也是个问题,这个位差不能超过4m。1 v+ t1 Q, e0 m0 I- w2 v
' S+ h* i9 D0 Y. H. e' F
以往空分精馏流程方面的改进,基本是采用“雕塑”方法,先准备一块石料,然后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膨胀空气进上塔、抽下塔中压氮、氧气自增压或内压缩等都是如此。尤总换了一种思路,采用组装法,需要什么就增加什么。不管怎么样,多一种思路总没有害处。 |